Have a question?
Message sent 關閉

微電影觀察誌:公益微電影搞眾籌,響亮片名有益行銷

微電影協會從2013年至今都在進行台灣行銷類微電影的評選,評選之前純靠當時的主力戰將馬克搜尋,接著傳授給我們這些熱心想研究影音趨勢的社員們展開蒐集,同時也召開評選,邀請社內的相關影音工作者,製作人或部落客參與評選,挑選出優質的行銷類微電影。今年開始,我們打算將蒐集過程發現現象,撰文分享給大眾,期盼各單位在投入拍攝微電影做行銷之前,好好思考影音行銷的每個環節。以下就是這兩個月的觀察心得 :)

2016/2/21 被她感動 中國導演為浪浪拍微電影

這是一個有點意思的緣起,之前新屋收容所的園長自殺新聞,一時之間讓眾人議論紛紛,原來也傳到對岸去,讓一個拍攝公益紀錄片的中國導演前來台灣取景,並以此故事為藍本拍攝《生命沒什麼不同》,期待能透過微電影宣導動保,因為中國的動物收容環境恐怕更惡劣。滿特別的是,導演這是一個自發的行為,所以他先從中國眾籌後,再來台灣拍片。

看報導中提到,此片將於4~5月完成上線,我們也很期待這部微電影,因為基於真實故事改編的影片,很有機會引起大家的共鳴,也很適合用於宣導教育已經習慣接收影音的下一代。

2016/3/2  竹市消防微電影紅到香港

行銷類微電影不論上映前後,若有行銷概念,可藉機尋找話題來發一波新聞稿。譬如此新聞算是有行銷概念。這也是我們情報組的研究蒐集方向。

但這也讓我想起過往經驗,有些新聞稿發佈後,我們欲反查出這部微電影,困難度提高了,因為根據過往經驗,有些微電影本身並沒有「片名」。這是真的,血淋淋的事實。即使有上架到YouTube,通常:

1) 隨意上傳到個人帳號的YouTube頻道,而非官方頻道,所以只看到上傳者是某某人而非某單位;

2) 沒有片名,只有一個用詞很普遍或是取名只是給自己人識別的標題,譬如:「行車記錄器影片」「宣導用微電影」等; 我用咱們家林貝克導演說過的:這會給人一種「很網友」的感覺。

3) 更慘烈的是,沒有上傳到YouTube。譬如之前某公家單位取得導演拍攝的短片後,只有放在自家官網供人下載。其實,既然都能公開讓人下載,不妨就上傳到YouTube,讓大眾能更直觀地看到該片,容易分享出去,應該會更有「行銷」效益。

我們認為:影片與新聞稿都是內容的一部份,越能讓人查詢找到的內容,越有利於自身品牌的長尾效應。

2016/2/23  製作微電影 台灣大幫失智長輩「找回愛」

那怎樣才是優質的新聞稿?台灣大哥大基金會這篇新聞,是最好的示範。

第一段先從專業數據告訴你,失智老人人口眾多但配戴這麼好用的協尋手環者不多,所以努力推廣中,微電影也是推廣的一環,接著就可以提到內容等等。最重要的,就是新聞標題就把片名都「夾進去」了,非常厲害,專業。

那麼從導演或製片等企劃影片者的角度來看時,今天要做一部行銷類微電影,是不是就該思考,盡量想一個能夠「直觀」又能「完美置入」的「響亮片名」呢?

根據過去我對電影片商的了解(N年前待過一陣子),發行之前都會再調整片名,就是為了有利於行銷,行銷也就是一種包裝,包裝得好,就賣得比較好。(就像某好萊塢明星主演的片都要用「神鬼」開頭就對了…)

*本月撰文者:Mary 張馬力

*本觀察誌會於每月出刊,記錄了台灣微電影新媒體研究社情報組蒐集行銷類微電影時,發現的一些現象,透過這些觀察,希望提供給各界做影音行銷時,能有些參考脈絡。

分享文章給更多朋友:

近期課程/講座

更多文章

想要掌握最新影音工具資訊、AI工具與新聞、課程優惠折扣搶先領嗎? 請加入我們官方LINE帳號,或是訂閱電子報!

訂閱優惠電子報

不定期發布最新影音趨勢/資訊/課程優惠

訂閱服務確認

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,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

訂閱失敗

暫時無法接受訂閱,請稍候重新嘗試